为什么下雨量用毫米?

为什么下雨量用毫米?

文化和历史原因

在世界各地,用毫米来测量降雨量已成为通行的规定和惯例,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遵循这种规定。这其实和国家文化与历史有很大的关系。在欧洲,今天广泛使用的气象单位系统都源自于十九世纪初的法国质量法规。而在法国这个单位制定国家中,毫米的定义不是以质量为基础,而是以长度为基础。通过借助地球重力作用下物体的下落速度,法国科学家在南洋群岛实验室研究出1秒钟内降雨量对应长度的计量方法,即每平方米的降雨量为毫米,毫米就此成为测量降雨量的标准单位。

科学原理

按照测量权威机构的规定,精确测量降雨量通常采用雨量计,它是一种带有漏斗和测量缸的设备,雨量计放置在室外,当雨滴流入漏斗时,会集中到底部的测量缸内,这种测量缸通常是有容量、体积和尺寸的。因此,科学家就采用“每平方米的降雨量对应长度”,然后转换膜拜的长度单位,也就是使用毫米作为计量单位。

使用毫米的好处

使用毫米作为测量降雨量的单位有很多好处,它是标准的国际气象单位,所以方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和交流;毫米是一种小而易读的单位,便于在不同时间和地区的气象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;它也很方便计算,可以根据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基本几何形状直接计算降雨量。